對不會開車的賊來說,湖口老街真的滿遠的,真希望一出火車站就是老街啊!湖口老街會離火車站有段距離其實是有故事的,如果不是鐵路線的遷移,也許就能達成一出站就老街的夢想,雖然現在的火車站前也有自己的老街和故事啦!不過這篇還是以湖口老街為主,但要探尋湖口聚落因交通轉移的興衰,其實要從波羅汶這個奇特的地名開始講起,那就讓賊賊開始來說湖口的故事囉。
要探尋湖口的發展史,賊不是先到火車站前的新湖口,也不是到湖口老街,而是到兩者西邊的波羅汶地區。雍正年間,湖口地區早有廣東陸豐人前來拓墾。因為波羅汶地區為南來北往必會經過的地方,葉韶任便開設飯店,提供商旅休憩之處。據說當時葉韶任的母親,每日會塗抹白粉三次,經常頂著白臉在外指導行者方向,因此人人尊稱她為「婆老粉」,後來甚至以此名命庄。
波羅汶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道卡斯族竹塹社領墾,但領墾後未移居,也未墾殖。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竹塹社錢家召集漢人佃農,開墾波羅汶東邊的的王爺壟、南勢、崩坡缺等地,這讓波羅汶周邊多了陳家、彭家、葉家等宗族在此定居。嘉慶年間,波羅汶的水圳陸續開闢完成,也拓墾至大湖口、羊喜窩、畚箕窩等地區。也是在這個時候,不少宗族路須從台灣其他地方,二次遷徙至湖口開墾且定居。
漢人移民在荒地中開墾,時常需要借助宗教來慰撫困苦與辛勞。在嘉慶初年(1796年),特地從新豐中崙地區的三界公廟,崇請三官大帝刈香,並聘明師暫擇吉地搭壇敬奉。後來又有人指點在壇前龍方挖井,果真有湧泉冒出,也解決了波羅汶居民飲用水的問題。這個井應該是三元宮前面覆蓋著的龍井,雖然不能夠證實,但也為波羅汶的故事增添不少傳奇色彩。
不過僅讓三官大帝寄居於壇中,似乎不甚妥當。咸豐二年(1852年),張裕光、陳榮章及波羅汶、中崙、番子湖、南勢、上北勢、下北勢等八大庄信衆出錢出力,創設了「三元宮」。就此三元宮成為波羅汶的聚落中心,並由周邊八大庄輪值祭典。當地民眾在廟宇落成後,認為婆老粉這地名不夠文雅,就改稱為波羅汶。而在菠蘿汶正殿可以看到一塊於咸豐四年(1854年)由地方信眾雕刻的匾額「天恩浩蕩」。
波羅汶因地理位置剛好在舊官道間,也開啟它的繁盛,它也有一條連接新豐紅毛港的官路,不只聯繫了兩大庄,也是貨物由東向西運送至港口的必要道路。在乾隆、嘉慶時,湖口這個地名,其實是在波羅汶之下的。不過新官道的開設對波羅汶有極為重大的影響,它改道大湖口,不經波羅汶;再加上紅毛港逐漸淤積,至港口的官路重要性也降低。到了同治年間,大湖口也自己成立一個總理區。
甚至到光緒十一年(1885年),湖口地區僅剩下大湖口總理區,確立了波羅汶就此衰微的命運,尤其劉銘傳鐵路又改設站於大湖口,大湖口車站前的街道成為湖口地區最繁華的地方。不過,明治四十年(1907年)大湖口公學校卻是設在新豐中崙和湖口波羅汶的交界,也是兩地唯一的官舍學校。ˊ後來的新湖國小、湖口國小、新豐國小,以及鳳岡國小都是從大湖口公學校獨立而出,更可想見它的開創性。
這塊石碑《大湖口公學校之跡》是昭和十年(1935年)廢校時,由吳永標老師所撰寫,記載了創設大湖口公學校,後改名為中崙公學校,並在各地設立分校的經過,極具價值。很可惜的是,大湖口公學校除了石碑外,僅剩下校門的兩根磚柱留存,難以想像當時學校的原貌。不過基於對湖口新豐發展、教育史的重要性,民國九十年(2001年)列為文化資產,這也是新豐地區唯一名列文化資產的古蹟。
大湖口公學校遺址能夠保存,其實有賴於地方人士陳森茂先生,捐資購買了十二位地主共有的校地基地,才能成立一個紀念園區。相較於大湖口公學校遺址,張氏三合院「金鑑堂」就沒那麼幸運,在去年(2018年)被屋主拆除,造訪波羅汶的旅人們再也看不到這地方難得的紅磚土角厝老屋。真的滿可惜的,畢竟張昆和宗族與湖口地方發展的歷史有非常深厚的關係。那波羅汶還剩下些什麼呢?
走完了波羅汶地區,順著時間軸,我們到湖口地區的下一個發展聚落:大湖口(或稱老湖口)。大湖口,也就是現在的湖口老街,算是台一線上難得成功的老街,不過它的發展歷程也還滿奇妙的。大湖口最早是叫「大窩口」,走在老街上,可以看到不少牌子,提醒這裡古地名為大窩口。會稱為大窩口,其實是大湖口山、長岡嶺,以及波羅汶圓山構成之大型山窩。
前面有提到因新官道經過大湖口,讓波羅汶的中心地位逐漸下滑,從同治十年(1871年)的《淡水廳誌》中,便能得知大湖口已成為往來台北、新竹間的重要驛站。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湖口的發展程度可以自成一個統理區,與波羅汶不相上下。光緒五年(1879年),在臺灣輿圖上,已記載了「大湖口街」這個地名。光緒十一年(1885年)湖口地區只剩下大湖口統理區,大湖口確實取代了波羅汶。
再進到湖口老街之前,我們先談相對於大正時期所興建的湖口老街,那時稱為「新街」的老街,也就是比我們現在逛的湖口老街還要老的一條街(這樣講真的很複雜)。這條老街其實就在三元宮東側的學府街,上面多為一樓的磚造平房,但我們還是能找到比大正時期街屋早一點存在的證明,那就是建築工法較為精雕細琢的「葉厝」。
老街上的居民大多姓葉,湖口老街區的劃分真奇妙,等等也會聽到整條街都姓周,還有姓羅的。說到姓葉,不得不提到湖口四地文人之一的「葉漢卿」,後山還有一條以他命名的登山步道。等等會提到的三員工在日治時期改建時,因為風水而調危坐南朝北,不過葉錯卻是坐北朝南,滿奇妙的。因此,走在這條相對於湖口老街還老的老街上,我們可以看到葉厝正廳的背面。
根據先前文史工作者的調查,這裡應該有兩間古厝,背對老街的是「葉元標公廳」、正對的則是「葉元美公廳」。從時空旅人的遊記可以看到葉元美公廳維持得很好,甚至還有人在居住。可惜賊在做湖口老街調查時,葉元美公廳早已消失,而葉元標公廳還是維持著傾頹,只能從內部的殘跡判斷過去的構造,看起來規模應該挺大的。
即使只看背面也滿精彩的,建築體以夯土為主,牆面則有清水磚和穿瓦杉覆蓋,讓她貴氣了許多。而葉厝的屋頂是火型馬背,算是滿少見的。有機會到湖口老街,不妨走到這個比老街更老的街,發現更久遠的存在。再往前走,發現這麼一棟二層樓樓房,佔地也還滿大的,不知道是不是也屬於葉家人所有。
不過大湖口要真正繁榮,成為湖口地區的經濟和行政中心,要等到光緒十九年(1893年)劉銘傳鐵路開通並經過此地,設了「大湖口驛」。大正九年(1920年)改為「湖口驛」。當時湖口驛的位置就位於現在的湖口天主堂所在地,可以看到現在天主堂前有一座模擬的車站和鐵軌,是要再現當時讓大湖口繁華的原因。不過當時的火車站體只是一座簡易的茅草屋而已。
不過大湖口的榮景也不長,昭和四年(1929年)因楊梅新竹段坡度過大及路基不佳等原因,便將楊梅到鳳山溪橋的鐵路段北移,湖口驛改設於下北勢,也就是目前湖口車站的位置。從此開始,湖口火車站開始聚集人潮並形成商圈,而有「新湖口」之名。隨著鐵路移轉,失去交通樞紐地位而跟著衰退的大湖口,就被稱之為「老湖口」。真可說大湖口是因為鐵路而興,又因鐵路而衰啊!
然而,因為大湖口的快速衰退,我們才能看到老街上所留下的文化襲產。大正五年(1916年),因為鐵路帶來的貿易前景,以羅氏家族為主的商號與鄉紳們集資興建了一條筆直的市街,當時稱為新街,也是為了區分大湖口地區原本有的街頭和橫街,不過對我們而言,這些都是湖口老街。老街若以三元宮為轉折點呈L型,廟西是長達六百公尺的新街,而廟北則僅一百多公尺,也就是橫街。
橫街上的房子比較低矮且殘破,不過也有兩棟較立面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厝,上面刻著「周永興」、「周裕興」的店號。根據資料,橫街上的住戶多數姓周,他們的先祖是從長嶺村那裡搬過來,當然也是看重當時新街的人氣。不過橫街建築的年份,應該與新街差不了多少。至於「老街」,賊不大清楚是指哪一條,不過資料上寫居民都姓葉,而古厝多屬一樓磚造平房。不過橫街較少觀光客會轉進來,滿悠哉的!
接下來讓我們走到當時很繁華的新街,就算現在已成商業老街的觀光型態,新街也還是比橫街熱鬧多了,可能觀光客所認為的湖口老街只有這條吧!前面有提到羅氏家族號召興建這條新街,而該家族也擁有三元宮到當時的湖口驛的土地,為了讓大湖口地區的商機更為蓬勃,便以極低的價格,而且還無限期租約,吸引有志之士前來蓋房營業。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姓的街屋,代表這些從各地舉家搬遷而來的宗族。擁有這裡土地的羅姓家族就不用說了,老街上不少建築上刻著「羅」。而從羊喜窩遷居而來的吳姓,在這裡甚至有「吳半街」的稱號,因為三元宮這一側的店屋,有一半是他們的。他們更大手筆建造了老街上最吸睛的「爰得其所」三連棟洋樓,正中立面山頭為山形,下書「爰得其所」;兩側山頭為半圓形,開口部下方則是「建寅」、「寅春」的商號。
老街上有不少「寅春」、「建寅」,有一說是指這些建築多在大正三年春天落成;另一說則指這兩個詞彙都取自於吳木青的店號「吳建寅」,象徵一年的春天正月,是萬物發展的好時機,以勉勵自己的花生油事業。湖口老街建築早期的構造類型,主要是土埆,少部分為磚造的承重牆構造系統,屋頂架有福州杉桁檁,以承載屋頂重量。也就是所謂「硬山擱檁形式」。
有趣的是,越靠近當初大湖口驛的房子,多為一樓平房(如右圖),偶偶幾間會有小閣樓出現。比較靠近三元宮的則為巴洛克式牌樓,相較於台灣其他較知名的老街,這裡立面裝飾數量比較少,但卻頗為多變。一、二樓間鳥踏位置的裝飾,卻充滿了漢人傳統的風格。雖然不少老街都可以看到或短或長的拱圈長廊,但湖口老街應該是我看過最完整且最長,有著紅磚拱圈的騎樓吧!
靠近天主堂的街屋大多都改建成現代住宅,而三元宮那長達六百公尺的新街,沒有被拆除的原因,跟當初的無限期租約條款其實有關,也因此保留了這麼完整的立面。雖然在戰後,不少人想改建房子,但基於土地、房屋歸屬不同人,土地所有權人礙於無限期租約無法收回;租者卻因拆屋必須還地而無法改建,這美麗的意外也使得湖口老街更加獨特。
除了無限期條款之外,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讓湖口老街的老屋面臨傾斜的危機。在內政部營建署核定了「湖口老街傳統建築群緊急搶修工程」,老街建築物的立面得已搶修完成。後來又實施了「湖口老街景觀維修工程」,包括管線地下化和道路鋪面景觀,也讓湖口老街開始走向觀光化。民國九十年(2001年)大湖口新街也正式定名為「湖口老街」。
對了,湖口還有很重要的軍事功能。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了老街附近的日本營區,成立裝甲營區,也使大批駐軍和家眷定居湖口,而有娛樂需求。汪氏夫妻將廢棄的日治時期郵便局整修成半露天的電影院「復興戲院」不過戲院也只維持十年,就被營區附近新開的基地與捷豹搶走生意,只能黯然下台。戲院近年在老街復興下,重新整修成一間餐廳。
走完了波羅汶地區,順著時間軸,我們到湖口地區的下一個發展聚落:大湖口(或稱老湖口)。在大湖口的老街頭,會看到一間廟宇,也叫做「三元宮」,這時就會好奇這間大湖口的三元宮,與波羅汶的三元宮有什麼關係呢?雖然波羅汶三元宮比較早成立,波羅汶又是最早的中心,但三元工的信仰圈並未擴及大湖口。大湖口的居民多到新豐中崙三元宮或枋寮義民廟祭祀。
因為路途遙遠,一開始大湖口居民是建立神明會,也就是共同奉祀某一神明的信徒組織的自願性團體。客家人會稱之為「嘗」,而大湖口最早的神明會是「三官嘗」,後來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大湖口、糞箕窩、長岡嶺、番仔湖、南勢等庄二十餘人每人捐穀一石(即一百斤)組成「賜福嘗」。兩者都奉祀三官大帝,並有三官大帝老爐一只,也是後來成立大湖口三元宮的基礎。賜福嘗目前還會在十月十五在三元宮舉行祭儀。
有了基礎之後,大湖口便請中崙三元宮的爐主分靈,興建大湖口三元宮。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羅氏家族捐地向民眾募款,興建了一座坐東朝西的舊廟。後來因舊廟位置與開闢的新街在整體動線上有所衝突,便在原地重建一座坐南朝北的新廟。所以原本座落在舊廟旁的橫街,卻變成了正對三元宮門口的街道。三元宮新廟因經費問題,到大正七年(1918年)才完成主體建築。
因為湖口多屬客家移民,三元宮在結構上也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廟宇。它的規模為五開間的二殿二廊。廟宇最大特色在其建築結構,正殿的承重構造拋棄傳統廟宇的石柱,而改為磚砌方柱,更省去通樑等木構件,讓廟內看起來更為簡潔、樸素。正殿供奉著三官大帝,上有「帝心簡在」匾額,左次間供奉觀音娘及媽祖,右次間供奉開庄伯公,左廂供奉註生娘,右廂供奉著廟宇用地的出資者羅志旺、羅如嚴的長生祿位。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老街尾的「老湖口天主堂」,這間天主堂的前身是湖口驛,但在昭和四年(1929年)移位後就廢棄。而耶穌會在湖口的傳播則是在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左右。義大利籍的耶穌會士,接受了新竹教區的傳教工作,並以(新)湖口為根據地,首先來的有方志遠神父、勞民望神父,以及南懷義神父。他們在火車站附近覓得一間平房,並在屋頂豎起十字架,成為當時明顯的宗教地標。
至於老湖口,最早是由陶神父從新湖口到老湖口傳播福音,成為老湖口天主堂第一位本堂神父,並在今湖口老街238~246號開一間圖書館。因為教友的持續增加,陶神父遂買下242、246號作為教堂。現在看到的老湖口天主堂,又稱「老湖口聖母皇后堂」,這是在滿思謙神父當堂區神父時,買下了原本湖口驛的土地,建造而成的天主堂,於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完工。
耶穌會在湖口的立足,其實歸功於積極創辦幼稚園,和提供醫療服務等工作,補充當時政府社會設施的不足。像滿思謙神父就在北窩、長安、長安及埔心等地,各開設了一間幼稚園。在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教堂西側也成立了附屬仁愛幼稚園,提供給老街的居民們。
不過在九零年代,耶穌會也面臨人口減少,無歐洲籍神父來台的困境,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是仁愛幼稚園第33屆,也是幼稚園最後一屆畢業典禮。四年後,耶穌會正式退出老湖口天主堂,終止一切的教務。老湖口天主堂精巧且明亮,建築體略高於街道三公尺,以洗石子牆面、 垂直分割列狀彩色拼貼玻璃及拔尖十字架等宗教特徵作為建築立面的主要元素。
賊賊覺得天主堂內最美的那後面那幅浮雕,聖母將地球託付給耶穌照顧的畫面,無論內容還配色都滿動人。教堂兩旁十四幅介紹苦路故事的木雕,是滿思謙神父當初興建天主堂時,特地尋找木雕工匠所雕刻的。如此用心又具湖口在地歷史意義的天主堂,當然要想辦法留下來。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地方民眾成立「大窩口文史工作室」,開始一連串文史調查。九二一後,原本已不再使用的天主堂,無償借給社區團隊使用。
文建會在當時也有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計畫,於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成立了「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就此天主堂再度成為老湖口街上很重要的社會空間。後面的神父宿舍,不只是社區聚會的空間,還有一間小窩口柴燒聚會的空間,還有一間小窩口柴燒,販賣結合在地食材,研發各種新口味的披薩。藉由義大利美食,巧妙延續了原本義大利籍在此傳教的記憶。
參考文獻:
波羅社區
想不到吧? 湖口老街竟是這樣被保存!
時空旅人 再訪--- 大窩口 湖口老街
[新竹湖口].湖口老街步道群(1):漢卿步道.八角紅樓
新竹.湖口老街.漢卿步道.金獅步道
台灣宗教文化資產 老湖口天主堂
Comments